北冰洋,洋名(Arctic)源于希腊语,意即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德国地理学家B.瓦伦纽斯首先把它划成独立的海洋,称大北洋;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命名为北冰洋。改为北冰洋一则是因为它在四大洋中位置最北,再则是因为该地区气候严寒,洋面上常年覆有冰层,所以人们称它为北冰洋。
面积:1475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1/14。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4.1%,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洋。
北冰洋
位置: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为三洲所环抱。北冰洋跨经度360°,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范围:在亚洲与北美洲之间有白令海峡通太平洋,在欧洲与北美洲之间以冰岛-法罗海槛和威维亚·汤姆逊海岭与大西洋分界,有丹麦海峡及北美洲东北部的史密斯海峡与大西洋相通。
深度:平均深度约1200米,南森海盆最深处达5449米,是北冰洋最深点。
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称北极地方或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沿岸亚、欧、北美三洲大陆北部及北冰洋中许多岛屿。北冰洋周围的国家和地区有俄罗斯、挪威、冰岛、格陵兰(丹)、加拿大和美国。北极地区有几十个不同的民族,其中因纽特人分布最广。
北冰洋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周围地区,是一片辽阔的水域。位于北极圈内的北冰洋,整个面积为131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小的一个,只有太平洋面积的1\14。因此,北冰洋又被称为北极海。北冰洋海水的总容积为1690万立方千米,平均深度为1296米,(利特克海沟)为5449米。北冰洋占北极地区面积的60%以上,其中2\3以上的海面全年覆盖着厚一米半到四米的巨大冰块。
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裂解与融化,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只接近于南极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性冰雪量
北冰洋
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属永久性海冰。
面积1478.8万平方千米,是太平洋的1/14,大西洋的1/7,印度洋的1/6,占世界海洋面积的4.1%。北冰洋平均水深1225米,为太平洋的1/3;最大水深5527米,不及太平洋的1/2。其2/3以上的面积属于大陆的水下边缘,即在北冰洋的周围具有非常宽阔的大陆架。
北冰洋
北冰洋海岸线十分曲折,形成了许多浅而宽的边缘海及海湾。海岸类型中有侵蚀海岸、峡湾式海岸、三角洲型海岸及泻湖式海岸。在亚洲大陆沿岸的边缘海有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以及楚科奇海。北美洲沿岸有波弗特海、格陵兰海。北冰洋岛屿众多,仅次于太平洋而居各大洋之第二位。岛屿总面积约为380万平方千米,均属大陆岛,多分布在大陆架上。流入北冰洋的主要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及马更些河和育空河。在北冰洋周围之各边缘海,有数不清的冰山,高度虽然比不上南极的冰山,但外形奇异。冰山顺着海流向南漂去,有的从北极海域一直漂到北大西洋。由于漂流路线不固定,所以给航行在北大西洋上的船只带来很大的危害。北冰洋有常年不化的冰盖。
在北极点附近,每年近6个月是极夜(10-次年3月),这时高空有光彩夺目的极光出现,一般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北纬70°附近常见。其余半年是极昼。
由于气候严寒、冰层覆盖,对北冰洋调查的规模都较小,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陆续在冰上建立漂浮科学站,开展一些较为系统的考察。1937年苏联用冰上飞机在北极登陆并在北冰洋建立了北极1号漂浮科学站。4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从空中进行过20次极冰登陆,并建成8个海洋站和1个科学考察站。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1958)期间,除飞行活动外,还增加了许多连续观测的漂浮站,并用核动力潜艇考察了冰盖下面的情况。
北冰洋是如何起源的?海洋地质学家通过长期研究认为:北冰洋的形成,它和北半球劳亚古陆的破裂和解体有着很大关系。洋底的扩张过程,起自于古生代晚期,而主要是在新生代实现的。它是以地球北极为中心,通过亚欧板块和北美板块的洋底扩张运动,而产生了北冰洋海盆。北冰洋底所发现的"北冰洋中脊",即为产生冰洋底地壳的中心线。在本洋底还同时发现了与北冰洋中脊相平行的。
北冰洋
两条海岭枣罗蒙诺索夫海峡和门捷列夫海峡(即老大洋中脊),说明北冰洋的海底扩张运动,曾进行过不只一次。2000万年前,北冰洋最多只算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湖水通过一条狭窄的通路流入大西洋。然后在1820万年前,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狭窄的通道渐渐变成较宽的海峡,大西洋的海水开始流进北极圈,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这是瑞典科学家分析了2004年从北冰洋海底采集的沉淀物后,得出的上述结论。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马丁·杰克逊等人前不久发表报告说,他们从北冰洋中部靠近北极的罗蒙诺索夫海岭采集了428米厚的沉淀物,其中一段5.6米厚的沉淀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段沉淀物形成于1820万年前至1750万年前,分成颜色不同的三段,其最下层是黑色沉淀物,其中含有很多没有分解的有机物,这说明当时北冰洋底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来进行降解。 杰克逊说,从1820万年前开始,连接北冰洋和大西洋的费尔姆海峡(夹在格陵兰岛与斯瓦尔巴特群岛之间)开始变宽,"我们猜想(当时)淡水从北极水面流出,而较重的海水则从下面流入",这些缺氧的海水导致了黑色沉淀物的形成。
随着费尔姆海峡的扩张,海水开始从水面涌入北冰洋,它们吸收了氧气后才沉入水底,这样水底开始出现氧气和海洋生物,对应的沉淀物也变成了灰色。最后,北冰洋的淡水全换成了海水,在海底开始出现氧化铁、氧化锰以及海洋生物化石。
瑞典科学家说,他们还无法确定北冰洋形成的准确时间,不过这一过程可能经历了约75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