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即正月十五,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就是农历的一月,也叫元月,《说文解字》里记载:“元,为始;宵,为夜。” 正月十五晚上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正月十五就被称为“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小正月、元夕节、灯节。
元宵节源于祭祀活动
元宵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其形成经历了较长的过程。据说,源于汉武帝时期的正月十五“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还有说,佛教信徒将火光比作佛的神威,东汉汉明帝规定元宵节烧灯,以表佛法大明。也有人赞同道教的“三元说”,即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后来发展为闹花灯或闹元宵。
正月里闹元宵
什么叫闹元宵?
元宵节是传统节日中,为数不多的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元宵节的夜晚,皓月高悬,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等已成为元宵节的传统民俗活动。人们各自采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张灯结彩、人流如潮、游景观灯,饮美酒、猜字谜、吃元宵不亦乐乎。当然了,更能体现“闹”字主题的还是元宵节的各项民俗表演,古代人们或以村落,或以家族,或以行帮组建舞龙灯、踩高跷、划旱船等队伍参加表演或比赛,因此还被人称之为古代中国的狂欢节。
元宵佳节吃元宵
由于古代女性被礼教所约束,加之社会又实行宵禁制度,很明显,元宵灯节的狂欢,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社交机会,人们可以相约而会,结伴游玩,畅所欲言。恰恰也给那些未婚的青年男女们提供了一个交谊的机会。所以元宵节也被一些民俗专家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和薛绍第一次见面就在元宵节的街市上,薛绍戴着昆仑奴的面具,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元宵经典佳话”。
古代中国的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