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下垫面因素指土壤和植被的状况。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河流径流的下垫面情况各地也差别很大,直接影响到径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黑龙江流域森林植被率较高
一、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
淮河位于秦岭东边,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的差异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提出主要是依据其地理分区的意义。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多贫瘠的红壤。地表覆盖物的颗粒较细,渗透作用弱,降雨后容易产生径流。
二、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一准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黄壤)地表覆盖物多为黄土、砂石等,渗透作用较好,地表径流比在相同降水量情况下的其他地区要少得多。
黄土高原的土壤渗水性好
三、西北干早地区
西北干早地区产生径流方式与南方湿润地区不同。前一地区主要是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才产生径流,因此与降雨的强度有密切的关系。而南方产流方式主要在土壤蓄满水分后,再遇降雨而产生径流,与降雨的强度关系不大。
四、西南喀斯特地区
西南喀斯特地形易发育地下河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有大片的喀斯特分布,这些地区虽然年降水量很多,但是因为喀斯特地区以石灰岩为主(包括其他碳酸岩系),易于透水,所以雨水降落到地表后,很快通过各种途径下渗和补给了地下水,成为地下径流,而地表仍然感到缺水。因此河流有伏流现象,地表的河流与地下的暗河,常常交替出现,我们从地图上也很容易找到“断头河”的分布。
五、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
青藏高原上的多年冻土
我国的西南地区有大片的喀斯特分布,这些地区虽然年降水量很多,但是因为喀斯特地区以石灰岩为主(包括其他碳酸岩系),易于透水,所以雨水降落到地表后,很快通过各种途径下渗和补给了地下水,成为地下径流,而地表仍然感到缺水。因此河流有伏流现象,地表的河流与地下的暗河,常常交替出现,我们从地图上也很容易找到“断头河”的分布。
五、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
我国的青藏高原以及东北的北部还有多年冻土及季节冻士层分布,它们在地下形成了一个不透水层,阻止了水分的下渗,使地表径流增加。
除了上五个下垫面自然因素以外,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今后将越来越重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主要有修建水库、引水灌溉等工程措施,植树造林、种草等生物指濾以及坡地田,早地改水田,浅耕变深耕等措施。所有这些措施的影响,一般来说,都是减少径流而增加蒸发的损耗。
可以说,河流是气候及自然地理因素加上人类活动影响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