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从仓库小吏逆袭到丞相,深受秦皇喜爱,为何被酷刑加身而亡?
《史记》中关于李斯被杀的文字记载是这样的:"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也就是说,李斯最后被酷刑加身而亡。
李斯从仓库小吏逆袭到丞相
李斯的出身很普通,只是一个不怎么富裕的平民,小的时候接受过短期的启蒙教育,后来谋到了一个可能是管粮食仓库的小官吏。
有一次,他看到生活在粮库里面的老鼠,简称"仓鼠",吃得肥头大耳,腰粗肚圆,而且目中无人,见人不躲,非常放肆,无所畏惧。再看看生活在厕所里的老鼠,简称"厕鼠",没人时偷吃一些垃圾脏物,见人一来扭头就跑,钻入鼠洞,真是胆小如鼠,抱头鼠窜。
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像在粮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
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志向远大,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于是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学习治理天下的辅君之道。
从荀子那里学成以后,李斯在众国之间选择了秦国,他决定去秦国大展身手,并且顺利得到了当时的秦国丞相吕不韦的赏识和重用,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
后来李斯凭借自己圆滑的处世之道和才华,慢慢地在仕途上越走越高。
秦国坚持接纳、使用李斯提倡的客卿的政策,对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迅速发展,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秦始皇时代的客卿就有:王崎、茅焦、尉缭、王翦、李斯、王贲、李信、蒙恬等。李斯的《谏逐客书》不仅对让自己更受重用,也对秦网罗天下人才大有裨益。
后来同门师弟韩非在韩国仕途受挫来到了秦国想要投靠李斯,没想到非常受秦王的喜爱。
由于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李斯害怕秦王重用韩非,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故上书嬴政,说:
"韩非前来,未必不是认为他能够让韩留存,是重韩之利益而来。他的辩论辞藻,掩饰诈谋,是想从秦国取利,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有利的事。"
秦王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韩非。把韩非打入大牢,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始皇帝,被拒绝。后来始皇帝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经死了。
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杀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当了丞相的李斯非常受到秦始皇的重用,他的儿子娶了帝国的公主为妻,女儿嫁给了诸秦公子。
不仅提出了焚书坑儒,还更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害死公子扶苏,推举了昏庸的胡亥上位。胡亥上位之后,赵高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成为了胡亥身边第一红人。然而,赵高此时的野心也显露出来了,在朝中独揽大权,之前,李斯党羽一概被他打压下去。
酷刑加身而亡
最后李斯的下场也非常惨,被赵高所害。
《史记》中关于李斯被杀的文字记载是这样的:"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所谓的"五刑",是指五种酷刑,墨、劓、刖、宫、大辟。根据秦朝律法,处以犯人"五刑"的步骤如下,
"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其舌。"李斯是"具斯五刑论",就是说一项项地进行,同时进行腰斩,直至最后的碎尸,抛尸野外。
李斯被斩于咸阳后赵高带人来上蔡抄了李斯的家,在整个李斯的故居处进行了残酷的"挖地三尺",最深处竟达丈余。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一片芦苇丛生的坑塘。后人为纪念李斯,称此处为"李斯坑"。
李斯的一生堪称传奇,这传奇的一生之所以能被现代人们知晓,离不开司马迁费心写的《史记》。
如果把《史记》看作一个宇宙,那么这些帝王、将相、贤者、隐士、侠客就是构成这个宇宙中的点点星球。
沈从文 1952 年的一封家书中,如此反映《史记》的迷人之处:在四川农村里参加土改工作队的一个难眠之夜,他从垃圾堆中翻出了一本残破不全的《史记》选本,在灯下读了李广、窦婴、霍去病、卫青、司马相如的传记。
"不知不觉间,竟仿佛如同回到二千年前社会气氛中,和作者时代生活情况中,以及用笔情感中"。
然后,沈从文感慨评断:"《史记》列传中写人,着笔不多,二千年来还如一幅幅肖像画,个性鲜明,神情逼真。重要处且常是三言两语即交代清楚毫不黏滞,而得到准确生动效果,所谓大手笔是也。"
《史记》记录了将近130个中国历史风云人物的故事,读懂了《史记》,也就读懂了人性:
小人徒见利,而不顾其害(《赵世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列传》);飞鸟尽,良弓藏(《越王勾践世家》)……
以《史记》看世俗人心,3千年未曾大变。
在《史记》之前与之后,如何看待历史、历史包括什么、历史可以给我们什么,是彻底不同的。
至少从这一角度,司马迁不但写了一本书,而且改变了中国文化,他的方式直接建立在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一个面向,即如何看待历史上。
这个态度是由司马迁建立的,此后无论谁进入中国文化、进入中国历史,都无法遗忘。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史记》这本书,就是史书中的典范,里面记载了许许多多名人名家的故事。
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智慧,它不仅仅是一本史书,同时也是一本权谋之书、观人之书。
《史记》能够被称之为是二十四史之首,说明其本身就有着过人之处!
鲁迅先生曾盛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更重要的是,《史记》已被教育部列入新课标小学生必读书目!
从小学到高中的文史科目里,《史记》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小学语文里的《将相和》《西门豹》、初中的《鸿门宴》《陈涉世家》、高中的《报任安书》,甚至历史课上诸多大事件均出自史记……
这本书不仅对《史记》的原文进行了译注,并绘制了大量的彩色插图,读者读这本书可以很好的理解原文,并且能有很高的阅读乐趣。
读史书可以知得失,学习到古代人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成功和不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和总结。一个人的见闻,决定了他的视野;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他的作为。
经常读史书的孩子,通常会有极高的格局。这套全彩详解的《史记》4册,不仅能减去孩子的阅读障碍,更能增加孩子的阅读乐趣。
这本书原价298元,现价仅需48元,一顿午餐钱而已,无论是自己看还是送孩子,送朋友,或者自己看,都特别合适。
从小培养孩子的眼界格局,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