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阜平深山里藏着一个“宝藏”村

时间:2024-12-06 08:01:52

不老台村地处太行山北部东麓,阜平县西北部,两省三市三县交汇处,最高海拔1340米,最低海拔568米。该村始建于元朝末年,下辖不老台、水泉、营尔、大湾、杜里元5个自然村,190户480人,总面积约3.1万亩,是阜平县的“旅游示范村”、“民俗度假村”,被世人称之为“世外小桃源”、“养生长寿地”。25亿年的漫长地质演化,万千年的自然生态变迁,600余年的历史文化沉淀,百余年的时代文明交融,造就了千年古柏、石湖瀑布、石汪钵、龙劈石、南山神笔、长寿泉、太古画廊、原始次生林、静月寺遗址、百年古民居等自然、人文景观30余处,孕育了不老台村独具特色的“六个文化”。

地质文化

阜平,在地质科学的语言里,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是“阜平岩群”与“阜平运动”的命名地,是“阜平隆起”的核心区,地质历史可追溯到25亿年前的太古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出露地表的古陆核之一。“阜平岩群”最为典型的片麻岩被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先生命名为“雪浪石”,它的年龄可达25~28亿年之久,是太行山地区出露最古老的岩石之一,是地球早期活动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人类解读地球早期演化奥秘的“钥匙”和“密码”,被誉为“太行之根”。不老台是观瞻阜平地质文化的绝佳之地,村内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丰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资源,“雪浪石”在不老台村的田陌街头、溪流河畔,俯首可见。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时代背景下,2020年不老台村开启了华北地区首批、河北省第一家“地质文化村”示范建设的序幕,探索了一条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乡村活态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初步形成了“游在景区、玩在乡野、食住山村、增知见文”的互动发展新格局。

地质文化长廊

地质文化展室

环村水系

龙劈石

一线天

不老台瀑布

古树文化

经千百年而不衰的古树,是林木资源中的珍品,是有生命的绿色文物,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人们形象地比喻它们为凝固的诗和活动的画。可以说,一株古树就是一个活的化石,一株古树就是一处风景名胜,一株古树的年轮就是一部编年史。一般来说,100年以上树龄的树木就可以称为古树了。在不老台,百年以上的古树数不胜数,仅1000年以上的古树就有4株,至今树姿雄伟,枝叶繁茂,硕果累累,它们记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传递着世间的风云变幻和人间的沧桑,以其丰厚的内涵展示着不老台村古老璀璨的文化。

千年古茶树

千年栗子树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人们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长期沿袭下来的礼节、风尚、习俗、节庆、传统等文化的总和。不老台村地处两省(河北省、山西省)、三市(保定市、忻州市、大同市)、三县(阜平县、繁峙县、灵丘县)交界处,太行山深山区,受冀晋文化影响,具有浓重的“太行山水人家”特色。来到此地,您可亲身体验民居建筑、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这里有历经百年的古民居、老磨坊、石拱桥,这里有传承数十年的四月初五“庙会”,这里有蔡大娘烧火做饭的土灶台,这里有老孙头微微翘起的旱烟袋,这里您能亲自见证磨粉面打粉条,这里您能品尝原生态瓜果蔬菜、体验农业生产乐趣……,这里处处彰显着太行山人的淳朴精神,他们历经岁月沧桑,折射时代变迁,将现代生活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百年老院落

老磨坊

老磨盘

大戏台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凝结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探索和责任担当,沉淀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赤胆忠诚与奋斗牺牲,是我党的巨大政治优势,是我们不懈奋进的力量源泉。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阜平建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第一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阜平以不足9万人口养活了9万多人的部队和工作人员,全县2万多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光荣牺牲。在不老台村,不老台烈士陵园记述着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一处处旧址也彰显了一个个红色的记忆,老党员刘贵英(93岁)、蔡为正(89岁)就是一部鲜活的红色史书。在这片红色的土壤上,您能体会到红色革命的岁月峥嵘,见证到红色血脉的代代传承,感受到红色精神的赓续光荣。

不老台革命烈士陵园

教育文化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文化担负着以爱为根本的文化传递,其本质在于唤醒受教育者的个人意识,使受教育者获得主动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不老台村崇文尚学、尊师重教的传统由来已久,“耕可致富,读可荣身”蔚然成风,历史上曾产生过3名五品以上武职,建国后仅孙氏一族就养育出3位高级干部、11位县处级干部,由于人才广出,在乡民中还演绎出文曲星神笔变不老台神柏的传说。建国以来,不老台村人坚持以耕读为本,以兴学为乐,以知识为荣,再穷再苦也要供孩子上学,加大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取得了光彩夺目的丰硕成果。恢复高考后,几乎年年都有学生考上大学,480人的小山村走出了197名大学生,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被人称为“才子村”、“学霸村”。良好的家风成就优秀的孩子,这些不老台子女大学毕业后在各行各业成长成才,工作岗位好、就业质量高,做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有效解决了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多年的崇文重教、立德树人沉淀,培植了不老台村事实与环境教育、学校与家政教育相结合的家庭性、务实性、传统性教育文化。这种教育文化滋养着不老台村人才辈出、开枝散叶,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不老台南山神柏

不老台良好的传承:孩子们在捡垃圾

宗教文化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是感到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时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因而企求某种超越的力量作为命运的依托和精神归宿。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老台村中的大智殿据传为云南一大喇嘛夜梦胜景,派僧人四处寻找,寻至不老台,正与梦中所见情形无二,遂出资修建大智殿,并每年举办庙会,引得大同、忻州、北京、天津、香港等地香客纷纷来此朝拜;福寿殿旁的石汪钵中据传有千年乌龟(村民称之为长寿仙)居住,村民故在此修建庙宇,供奉朝拜,至今香火鼎盛,常有众多香客来此给父母、亲人祈求长寿;静月寺遗址位于村西方向的“西坡崖”山间,相传为明初洪武年间所建,历经朝代更迭、战乱纷争,废建往复多次,至今只能从遗址中见证其昔日辉煌;玉皇庙,在村民中广为流传的不是庙宇的灵验,而是曾有南方红军一行人露宿于此并留诗一首的故事,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历史见证;不老台村选址也与我国传统“风水学说”原则相契合,是典型的“枕山环水面屏”“负阴抱阳”的山水布局选址。在这里,社会主义文化和宗教文化和谐共生,多样性的宗教生态与社会主义社会适应融合,书写了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的历史新篇章。

不老台大智殿和福寿殿

石汪钵

静月寺遗址

来吧,朋友!

到不老台,您可览“太行古陆”的亿年沧桑,可观千年古木的源远流长,可看赏心悦目的山水画廊,可品冀晋交融的民俗风尚,可享沁人心脾的文化书香,可尝太行特色的饭菜茶汤……

不老台新貌

不老台夜景

不老台农家乐